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学术报告  >  正文
“沈药无涯论坛”第515讲:武汉大学汪晖教授学术报告会

发布日期:2025-05-15     来源: 浏览量:

报告题目:    药物发育毒性的作用特征、共性机制及防治策略

报告时间:    2025年5月16日(周五)14:30-15:30

报告地点: 校本部 新科研楼418室

报 告 人: 汪晖

主办单位: 临床药学院

       学科建设办公室

       辽宁省药学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

报告人简介:

武汉大学药理学二级教授、珞珈杰出学者、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兼任发育源性疾病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儿医院特聘教授。兼任中国药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毒理学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生化与分子药理专委会、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畸专委会/环境与发育源性疾病专委会副主委等从事外源物发育毒理、胎源性疾病防治策略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点国合/联合重点项目(5项)、教育部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等。发表SCI论文3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7项,主编《FETAL ORIGIN OF DISEASE》、《胎源性疾病》等学术专著4部。科研成果获全国妇幼健康自然科学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科技成果二等奖等。


报告内容简介:

孕期用药现象十分常见。胎儿因处于动态发育和可塑性阶段,易受孕期用药的影响。孕期用药可引起子代近期和远期危害,近期危害包括胚胎死亡、胎儿畸形及生长受限,而远期危害则主要表现为出生后多疾病易感性增加。虽然大量证据提示,孕期用药可导致子代低出生体重、出生后多器官发育毒性及功能稳态改变、成年期多种慢性疾病易感,但其发病机制尚没有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本研究团队的系列研究证实,药物发育毒性相关胎源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与多器官的表观遗传修饰、信号通路异常及功能稳态改变有关,出生后的神经内分泌代谢发育编程在胎源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枢纽作用。生育期男女避免药物暴露是防止胎源性疾病发生的最有效措施,而因孕期母体或胎儿疾病所需治疗用药时,要充分权衡其有效性与安全性,并在选药和用药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考虑。当前药物发育毒性及相关胎源性疾病的研究尚处于基础阶段,基于多组学技术通过多维度联合分析,可从分子层面阐明药物对胎儿发育编程的多途径作用、共性机制及干预靶标,为揭示胎源性疾病的复杂机制并优化干预策略提供技术支撑。




上一条:“沈药无涯论坛”第516讲:北京化工大学宋继彬教授学术报告会

下一条:“沈药无涯论坛”第514讲:武汉大学/复旦大学药学院洪学传教授学术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