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学术报告  >  正文
“沈药无涯讲坛”第429讲暨“智药讲坛”第79讲: 徐州医科大学郭栋教授学术报告会

发布日期:2025-06-07     来源:学科建设办公室 浏览量:

报告题目:新型多囊肾病抑制剂的设计与发现

报告时间2025610(周二) 11:00-12:00

报告地点南校区 制药工程学院501会议室

:郭栋教授

主办单位:制药工程学院

     学科建设办公室

     辽宁省药学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

报告人简介

郭栋,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徐州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先后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江苏省杰青/优青、江苏特聘教授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研究结果发表在Chemical Reviews、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Journal of Hepatology、Hepatology、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等国际权威期刊,2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报道。与Cisbio公司共同开发的结合动力学检测技术已实现商业化应用;与恒瑞医药合作开发的化学1类新药已获临床试验批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转化2项,入选江苏省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1项。


报告内容简介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是人类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疾病,发病率约1/1000~1/400。患者双侧肾脏常见多发性、进行性生长的囊泡,不断地挤压周围正常的肾脏组织,导致肾脏结构改变和功能丧失。目前,该病尚无有效治愈方法,临床上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干预肾囊泡形成和发展。精氨酸加压素V2受体(arginine vasopressin V2 receptor,V2R)已被证明是治疗多囊肾病的有效靶点本研究以配体与受体结合的停留时间(residence time,RT)为新的切入点,设计与合成新型V2R拮抗剂,开展基于RT的构效关系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多组学分析发现与多囊肾病发病相关的新靶点,并在新靶标蛋白上系统验证停留时间与囊泡抑制效果的相关性,以此为ADPKD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上一条:“沈药无涯讲坛”第531讲:北京大学药学院何冰研究员学术报告会

下一条:“沈药无涯讲坛”第528讲: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 甄健存主任学术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