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学术报告  >  正文
“沈药无涯讲坛”第552讲暨“药食健康讲坛”第7讲: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彭子欣研究员学术报告会

发布日期:2025-08-30     来源:学科建设办公室 浏览量:

报告题目: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发展新趋势及新技术

报告时间202592日(周二)14:00-16:30

报告地点:南校区 校史馆2楼报告厅

报 告 人:彭子欣

主办单位:沈阳药科大学功能食品与葡萄酒学院

     学科建设办公室

     辽宁省药学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

报名通道:

报告人简介:

彭子欣,博士,研究员,现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监测一室副主任,是第二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是中国资源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Nature Food、Nature Communication、The ISME Journal发表中英文文章40多篇,累积影响因子110余分,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主编著作4部,副主编2部,参编著作5部。曾先后主持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中国博士后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交叉学科合作课题、北京市科技新星等项目,曾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长城食品安全科学技术奖励特等奖、2021年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中华医学会2021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报告内容简介:

保障食品安全是我国乃至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与重要责任。近二十年来,我国政府持续致力于应对食品安全问题、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生率、完善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显著提升了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尤其在风险监测领域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成效已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作为现代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核心环节与前沿阵地,不仅局限于对食品的常规检测,更是一套科学、系统且具备主动预警功能的风险防控机制。然而,随着国际贸易日益频繁、全球气候变化加剧、食品新业态不断涌现以及检测技术的持续进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也面临着诸多新挑战。这促使我们不断引入新理念、新技术,进一步优化风险监测体系,从而更有效地预防食品安全风险,切实保障人民“舌尖上的安全”。本报告系统回顾了我国食品安全生物性风险监测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监测体系架构及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新挑战,结合四个典型案例介绍了监测新技术的应用与前景,并对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了展望。


上一条:“沈药无涯讲坛”第553讲: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刘艳教授学术报告会

下一条:“沈药无涯讲坛”第551讲: 华中科技大学齐昌兴副教授学术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