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29 来源: 浏览量:
报告题目:Novel inhalation aerosol delivery: From charged particles, cannabinoids, to probiotics(新型吸入气雾剂递送系统:从带电颗粒、大麻素到益生菌)
报告时间:2025年10月31日(周五)13:30—16:00
报告地点:南校区 校史馆二楼报告厅
报 告 人 :Philip Kwok
主办单位:国际交流学院
研究生院
学科建设办公室
辽宁省药学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
报名通道:

报告人简介:

Philip Kwok博士,悉尼大学药学院高级讲师。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吸入给药系统、气溶胶科学、药物递送技术。
报告内容简介:
本报告涵盖三项新型吸入气雾剂相关研究,分别涉及带电气雾剂、大麻二酚粉末和雾化益生菌。
药物吸入装置产生的颗粒和液滴本身带有电荷,这些静电电荷水平可能会影响药物在肺部的沉积,但这一点尚未在体内得到证实。使用放射性标记的带电颗粒进行人体肺闪烁成像研究,将为绘制药物沉积位置提供重要数据。为此,我们开发了一套气雾剂带电装置。通过振动网式雾化器产生的液滴经锝- 99m放射性标记后,通过感应带电,随后干燥形成带正电的颗粒。颗粒电荷随放射性活度的增加而降低,尤其是在放射性活度为 400 和 800 兆贝克勒尔 / 毫升(MBq/mL)的溶液中更为明显。放射性活度为 100 兆贝克勒尔 / 毫升(MBq/mL)时产生的颗粒电荷最高,足以改变体内沉积情况。该气雾剂带电装置适用于我们即将开展的人体闪烁成像研究。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可引发危及生命的呼吸道感染。传统的口服和肠外抗生素治疗往往难以有效靶向下呼吸道,且可能产生全身性不良反应。本研究中,24 小时杀菌试验表明,大麻二酚(CBD)与万古霉素联合递送对三株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具有协同根除作用。在最低抑菌浓度(MIC)的 1/2 浓度下,该组合在 24 小时内展现出快速且持续的杀菌活性。我们将四种协同质量比(1:1、2:1、1:3 和 1:6)的大麻二酚(CBD)与万古霉素,分别与二水海藻糖和亮氨酸共喷雾干燥,制备成可吸入粉末。该喷雾干燥的组合粉末具有良好的可吸入性,分散后粒径小于 5 微米的细颗粒分数至少达到 30%。万古霉素含量最高的制剂细颗粒分数最高,两种药物的细颗粒分数均达到约 53%。吸入后,粒径小于 5 微米的细颗粒剂量在肺液中溶解后,药物浓度可超过最低抑菌浓度(MIC)。喷雾干燥后,粉末的抗菌活性得以保留。
益生菌常被用于改善和维持健康。过去十年中,部分动物研究探讨了鼻内给予益生菌对呼吸道的有益作用,但雾化益生菌的相关研究尚未开展。本研究比较了振动网式雾化器和射流雾化器雾化益生菌的剂量输出和气雾剂性能。在磷酸盐缓冲液(PBS)和生理盐水(含 0.9%质量体积比氯化钠的水溶液)中,振动网式雾化器对鼠李糖乳杆菌 GG 的输出量均高于射流雾化器,分别高出 23.2% 和 10.4%。对于两种雾化器,磷酸盐缓冲液(PBS)中的益生菌雾化性能均优于生理盐水。两种雾化器的细颗粒分数也呈现类似趋势,磷酸盐缓冲液(PBS)体系的细颗粒分数高于生理盐水体系,这表明雾化益生菌的气雾剂性能可能还取决于益生菌的悬浮介质。因此,雾化器类型和益生菌悬浮载体均会影响雾化效果。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