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学术报告  >  正文
“沈药无涯讲坛”第602讲暨“智药讲坛”第87讲: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林进顺学术报告会

发布日期:2025-11-08     来源: 浏览量:

报告题目:Enantioselective Construction of Diverse Pyrrolidine Motifs and 3D Saturated Substituted Aryl Bioisosteres for Medicinal Applications

报告时间20251109日(星期日)13:00-14:00

报告地点南校区播馨楼204教室

报 告 人 林进顺

主办单位:制药工程学院

                 学科建设办公室

                 辽宁省药学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

报名通道:

报告人简介

林进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深圳市后备级人才。主要研究方向:1) 基于人工智能(AI)技术的多靶点抗肿瘤小分子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活性研究;2) 手性芳基生物电子等排体的设计、合成及其在药物研发中应用。目前,他以第一作者(含共同)或通讯作者在化学类国际一流期刊J. Am. Chem. SocChemAngew. Chem. Int. Ed.Nat. Commun.等上发表论文35篇,且多篇研究论文被Chem, Synfacts, Chin. J. Org. Chem.等杂志亮点评述,3篇论文入选高被引论文(top 1%),总被引用1900多次。


报告内容简介

吡咯烷作为药物分子中最常见的结构单元,广泛存在于百余种获美国FDA批准的药物中。我们发展了两种不对称催化合成吡咯烷的新策略:(1)基于过渡金属/手性阴离子协同催化的烯烃自由基不对称加成/环化反应,高效构筑了结构多样的手性吡咯烷;(2)利用有机催化策略实现了烯烃的不对称羟胺化反应,进一步拓展了吡咯烷的合成方法学体系。

另一方面,苯环是药物分子中最常见的结构单元,但其在体内代谢过程中易导致毒副作用或药效下降。基于此,药物化学们提出了苯环生物电子等排体概念:通过构建具有类似空间与电子特征、但具有更佳代谢性质的3D结构单元来替代苯环。我们基于不对称催化策略,成功构筑了手性多取代双环[2.1.1]己烷(BCHexs)骨架,并初步验证了该结构单元在药物化学研究中的应用潜力,为3D生物电子等排体的设计与合成提供了新途径。


下一条:“沈药无涯讲坛”第601讲暨“智药讲坛”第86讲: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张国宁副研究员学术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