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我校贾景明/王安华/孙丙军合作团队在Nano Today上发表最新中药纳米制剂研究成果

发布日期:2024-03-22     来源:学科建设办公室 浏览量:

近日,国际材料领域期刊《Nano TodayIF: 17.4)在线发表了我校贾景明/王安华/孙丙军团队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Elaboration a ROS-responsive darutigenol prodrug nanoassemblies for inflammatory arthritis treatment”。我校中药学科贾景明教授、王安华副教授药剂学科孙丙军教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2021级中药学博士生闫慧和2023级药剂学博士生王丹平为共同第一作者沈阳药科大学为唯一通讯单位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累及关节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豨莶草是我国用于祛风湿、利关节和解毒的传统中药。研究团队从豨莶草中提取出一种主要的二萜类成分——豨莶精醇(Darutigenol, DL),课题组前期研究已证明对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小鼠具有治疗作用,但因其水溶性差,导致其进入体内后生物利用度低,无法充分发挥药效,若加入助溶剂会引起其他毒副作用。因此,作者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氧化敏感的豨莶精醇-脂肪醇前药,并通过自组装的方式形成豨莶精醇前药自组装纳米粒,改善豨莶精醇的溶解性和药动学行为,并增强其靶向至关节炎症部位的能力,在提高药效的同时降低全身性的毒副作用,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研究团队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单硫键桥连的豨莶精醇-脂肪醇前药(DL-S-AA),通过自组装的方式形成前药自组装纳米粒(DL-S-AA MPEG NPs),载药量很高(> 35%),且粒径均匀,稳定性好。经验证,DL-S-AA的氧化敏感性强,单硫键在氧化环境中能够断裂并释放出DL。体外实验结果显示DL-S-AA MPEG NPs能够被LPS刺激后的RAW264.7细胞摄取并释放出DL从而发挥抗炎效果,且相比于DL溶液,DL-S-AA MPEG NPs的溶血率很低,表明DL-S-AA MPEG NPs在提高DL溶解度的同时还提高了用药安全性。药动学实验结果表明与游离DL相比,DL-S-AA MPEG NPs显著改善了药动学行为。另外,DL-S-AA MPEG NPs具有显著的炎症关节靶向蓄积能力,减少了药物在机体正常组织的分布,提高了用药安全性。体内药效实验结果表明DLDL-S-AA MPEG NPs均能缓解CIA小鼠症状,二者能显著抑制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的分泌,抑制M1型并促进M2型巨噬细胞的产生,显著下调JAK-STATMAPK通路、MMP2/MMP9CXCL12/CXCR7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从而发挥抗RA作用。此外,给药DLDL-S-AA MPEG NPs后的小鼠未出现明显的系统毒性,表明用药安全性高且耐受性好。本研究将中药天然小分子化合物与纳米递送系统相结合,为治疗RA提供了新的方案,并为中药天然产物的进一步研究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以上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81903789)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0M670675)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nantod.2024.102220


供稿人:闫慧


上一条:沈阳药科大学6名学者入选爱思唯尔2023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下一条:我校药剂学科孙进/罗聪团队在ACS Nano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