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3-19 来源: 浏览量:
报告题目: 酶分子设计与生物合成
报告时间: 2025年3月20日(周四)15:30-16:30
报告地点: 南校区 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S115
报 告 人: 孙周通
主办单位: 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
学科建设办公室
辽宁省药学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
报告人简介:
孙周通,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低碳合成工程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天津市杰出青年科学家。2012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微生物学专业;2012-2016年先后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德国马普煤炭化学研究所/马尔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至今,任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及课题组长。担任《Green Synthesis & Catalysis》《Bioresources and Bioprocessing》期刊编委,生物学杂志副主任委员,生物工程学报编委;兼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酶学专业分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酶工程专委会委员,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酶制剂分会理事,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第四届全国发酵工程技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天津市科技工作者协会监事长等。团队专注于工业酶设计与绿色生物催化,致力于酶分子工程、代谢工程与合成生物学等方向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近年来,在Nat Synth, Nat Commun, Chem Rev, Chem Soc Rev, JACS, Angew Chem, Metab Eng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主编参编酶工程专著5部,申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0余项,荣获2021年中国微生物学会优秀青年酶工程学家奖,2022年天津市自然科学特等奖等。
报告内容简介:
酶是生命演化的核心功能单元,是合成生物学解析遗传与进化的金钥匙。大自然经过几十亿年的进化赋予人类丰富的酶资源宝库,也为生命向高阶进化提供了基础。虽然酶作为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多方面,如:医药与健康、能源与材料、食品与环境等,但对其结构与功能的认知依然非常有限,而且其自然属性(天然功能)与应用属性(活性、稳定性和选择性)之间的不匹配阻碍了对酶资源的有效利用。酶的突变是其功能进化的源动力,但由于酶分子序列空间极其庞大,尤其针对手性(镜像)控制的设计缺乏有效手段,因此对其开展高效设计拓展其催化能力的边界充满挑战。酶分子工程通过降维设计和有限进化(筛选)可以有效解决新酶设计与新反应实现的困境。报告以酶蛋白氨基酸密码子降维设计为基础,将计算设计与有限进化相结合以解决序列空间搜索瓶颈,助力新酶新反应设计在手性催化及生物合成中的应用。